每週經文提示 (傳道書)
本週讀經範圍:傳道書7-12章 29/9-5/10/2019(第四年第三十四週)
※請參考「傳道書導讀」,可到教會網頁或Nas下載,或到司事枱索取附頁。
查經範圍及討論題目:傳11:7-12:7,12:8-14
導言:傳道者嘗試以多方面了解人生的真實性:既是美好,卻又虛空。到了書卷的結尾,他如何把兩者放在一起,並以智慧之言告誡世人?
1. 讀11:7-8。傳道者把生命的美好(11:7-8上)與虛空(11:8下)作一對比,他用了甚麼隱喻表達這份對比?【觀察】
2. 讀11:9-10。「神必審問」原文可作「神放在管理(即秩序)之下」。你正在享受上主管理之下的人生嗎?【分享】
3. 讀12:1-7。這一段是以「扇形結構」寫成。第1節與7節相對,這兩節的共通內容是甚麼?【觀察.理解】
4. 讀12:2,6。這兩節描寫的的景物,給你怎樣的感受?這些景物使人聯想到人生的哪個階段?【分享】
5. 讀12:3-5。這段描寫人的身體的機能衰退,經文最後出現的是吊喪者。面對身體衰退,你通常的反應及感受是甚麼?你會有何聯想?【分享】
6. 讀12:8-14。第14節與11:9相同,「神必審問」原文可作「神放在管理(即秩序)之下」。面對美好卻短暫虛空的人生,傳道者並不消極,反而勸讀者在可享受的日子使心歡暢,同時必須記得自己有終結的一天,必須面對造物的主,同時在世時必須知道神在管理。你在日常生活如何實踐這種人生態度?【分享】
參考答案:
1.光與黑暗。2.自由分享。3.人生終會迎向死亡,是要歸回/面對造物主。4-6.自由分享。
本週讀經範圍:傳道書1-6章 22-28/9/2019(第四年第三十三週)
※請參考「傳道書導讀」,可到教會網頁或Nas下載,或參考附頁。
查經範圍及討論題目:傳1:12-2:26
導言:1:12-2:26是傳道者以他的經驗之談,他嘗試從四方追求人生的滿足,可是仍覺虛空。
1. 讀1:12-18。傳道者嘗試追求學術/智慧或理性分析事情,希望能理解人生,結果他有何體會?【觀察】
2. 讀2:1-11。傳道者嘗試盡情過怎樣的生活,試圖滿足自己?結果他又有何體會?【觀察】
3. 讀2:12-17。傳道者今次嘗試努力做一個行在光中的智慧人,不做黑暗和愚妄的事,他又有何體會?【觀察】
4. 讀2:18-23。這一次,傳道者嘗試努力工作(或可能是創業),他有甚麼體會?【觀察】
5. 綜觀以上四段,傳道者從四方面嘗試找到人生的意義和滿足,包括:理性分析、盡情享樂、行在光明中、努力工作,結果都是虛空、煩惱,不能掌握。你與傳道者有共鳴嗎?在哪方面你也有所體會?試分享。【分享】
6. 讀2:24-26。這是傳道者的結論。傳道者發現人生的滿足和享福在賜予者(創造主),而不在於人所得到怎樣的東西(禮物)。接受神有主權給予,人就能安心及滿足於他手中所有的。你認同傳道者的看法嗎?【分享】
參考答案:
1.第18節是他的體會。2.他嘗試盡情享樂,結果他也是感到虛空(第11節)。3.智慧人和愚妄人結局都一樣,就是死亡。因此他感到極度煩惱,不滿足。4.第22-23節。5-6.自由分享。
《傳道書》導讀
「人生得個吉?」傳道書的開首與結尾,都以「虛空的虛空,凡事都虛空」作首尾呼應,驟眼以為這是傳道書的作者對現實的抽離的慨歎,事情並非如此。教會群體當中可能懂得做基督徒的人很多,但懂得做人的又有多少人?《箴言》、《約伯記》、《傳道書》所談及的不是我們熟識的救贖,而是從創造的角度及以智慧的言語,揭示人生的實況及矛盾。《傳道書》不是理論或教義,而是經驗與閱歷,特別是當人生累積了不少體會,看著歷史、人性重重複複的循環,人生的結局都是死亡,那是否消極地度過一生便算數?傳道者沒有提供簡單直接的答案,因為人生本來就不能以一個簡單的答案使人完滿。今天活在香港的人,對生命及世界的體會的「經驗值」急促增加,我們對人生及世界的體會,傳道者所寫的會否給你共鳴?透過傳道者所洞破的事實,或許能給我們一些新的想法。
傳道書結構 (參考楊錫鏘牧師的研經筆記)
1:1 標題:本書的作者
1:2 「虛空的虛空」
1:3-11 引言:人生虛空厭煩
1:12 - 2:26 作者經驗之談:追求滿足仍覺虛空 [ 創造主的主權]
3 章 神的作為與人的作為:定時與永恆的張力 [ 創造的設計 ]
4 - 5 章 勞碌成果的評價:任何程度的成功都不能滿足 [ 受造物的限制 ]
6 - 8 章 命運報應的評價:人生福禍的真相 [ 物質秩序與道德秩序 ]
9:1 - 11:6 面對沒有把握的將來:臨到眾人的是死亡和定時 [ 物質秩序與功能秩序 ]
11:7 - 12:7 總結:面對美好虛空的人生
12:8 「虛空的虛空」
12:9-14 後記:本書的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