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經計劃
2021-2022

聖經都是 神所默示的、於教訓、督責、使人歸正、教導人學義、都是有益的.叫屬 神的人得以完全、預備行各樣的善事。(提後 3:16-17)

簡介

以西結書 2020

全書重要主題:

1. 「如此你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」

這句在本書出現超過70次,通常指向以色列人,但某些情況下也指向列國,這句話清楚地宣告神在所有歷史中的主權和旨意,無論是各國的興起與敗亡,都在神的主權之下,同時按祂的旨意成就

2. 恢復上帝的名聲和榮耀

從第20章中的歷史回顧,到36:16-38預言以色列的將來,耶和華之所以尚未因以色列屢次叛逆而滅絕他們,就是因為考量滅絕他們,將會「在列國中褻瀆他(耶和華)的聖名」;摩西也曾以此原因懇求上帝不要滅絕以色列。

可是以色列屢次不改,以致被擄流散,耶和華的聖名成為列國的笑柄,耶和華的名被褻瀆;耶和華的榮耀也離開了聖殿、聖城、聖民。

然而上帝大能的手施下恩典,奇蹟地把以色列民召回復國,祂並非為了可憐以色列,而是祂定意向列國彰顯祂聖潔的名(36:22-23,36),使萬民萬族因以色列,都認識並承認耶和華是獨一真神,祂的名為聖,祂的榮耀無可比擬。

3. 「風」、「靈」

《以西結書》中常用的一個名詞是ruah,大約可有四個解釋:

一、首先最原始的意思指 「風」或「風向」,如17:10 的「東風」,5:10的「四方」(原作「四風」)等;

二、指「生命氣息」,如在37:1-14,先知發預言命令風吹入骸骨給予氣息,36:26耶和華給予新「靈」,指新生命氣息。這裏也指「意向」,如20:32的「心意」等;

三、指耶和華的靈,即聖靈,如36:27,37:14;

四、先知蒙召時有一獨特的現象,即有無比的神聖力量推使先知,2:2譯作「靈就進入我裏面」,這樣的說法只是《以西結書》才有。

全書分段:

(參《以西結書──上帝榮耀的守望者》,頁47,38)

相較於聖經所有的先知書,以西結書的特點在於幾近完美的順序排列。以西結標明若干的時間點,而有些日期更記載了以西結事工的轉捩,這幫助我們跟蹤他長年服事的腳步。

十四個時間點依順序排列如下:

1:1, 1:2, 8:1, 20:1,24:1,26:1, 29:1, 29:17, 30:20, 31:1, 32:1, 32:17,33:21,40:1

因此,按以上的時間標示,可分段如下:

(一)1-24章 在公元前587年耶路撒冷淪陷之前,審判將臨的預言。

(二)25-32章 不利於列國的預言

(三)33-48章 耶路撒冷淪陷後,公元前587-571年間,充滿盼望的預言。

 

參考資料:

《以西結書──上帝榮耀的守望者》,萊特(Christopher Wright),校園,2014

《聖經‧串珠注釋本》,中國神學研究院編,證主 

耶利米哀歌 2020

苦難的盡頭——耶利米哀歌

「信仰不是為了解釋苦難,而是為了承載苦難。」

《耶利米哀歌》(下稱《哀歌》)特別適用於探討人生中一個最令人困惑和具破壞性的問題:舉國同陷的憂患與苦痛。《哀歌》提醒每一時代屬神的子民,要好好處理痛苦。裝作看不見苦難、低估苦難的痛楚、否定它的存在等,都無補於事。凡有悲傷、憂愁、痛苦的地方就有神。這是聖經給予受苦者最大安慰的信息。神給予的並不是甚麼萬應靈丹,而是祂的同在。而《哀歌》特別的文學體裁告訴我們,苦難帶給我們的哀傷,人不能急忙帶過,或輕描淡寫。此外,《哀歌》的結構更告訴我們,哀傷原來是有盡頭的,上帝能幫我們劃上句號。因此,讀《哀歌》之前,先要了解其文學結構。

結構

第一至四章是離合詩(acrostics),即每一節頭一字母依次序排列出現,希伯來文有二十二個字母,所以一、二、四章均有二十二節,而第三章是高潮,每三節為一組,共有六十六節。第五章雖同樣是二十二節,但不是離合詩,象徵哀傷在第四章已是尾聲,詩人最後以禱告將全件事擺在神的腳前。面對哀傷的情緒如同數字母,須由頭至尾,不能跳過,不能急促。而本來可以是一發不可收拾的哀傷,在離合詩的體裁裏,就能得到牽制。到了詩歌的最後一個字母,哀嘆也得到充份發揮和表達,終有一天,定可寫上一句:「夠了」。

(主題與文學結構可參《苦難的盡頭──耶利米哀歌的啟示》,蓋華德Walter Kaiser,頁6-15。)

「邪惡並非無盡頭,斷不能永存不朽,也不值得花上一生的光陰和精力去研究。……如果未認真對付過,痛苦顯得沒有甚麼意義。可是如果痛苦持續太久,……鬥志盡喪,生命便難以達至整全。」(畢德生:Five Smooth Stone for Pastoral Work, p.101)


耶利米書 2020

時代背景(參柯德納:聖經信息系列《耶利米書》,校園,13頁)

猶大國歷史上最長、最黑暗的末十年(瑪拿西作王),有兩個男孩出生,一位是主前六四八年出生的約西亞,和比約西亞稍後出生的耶利米。前者成為改革的君王,後者成為上主的代言人。年幼的約西亞王自小已尋求上主,二十歲就開始為國家洗除偶像的罪。一年後,即主前六二七年,耶利米開始他四十年先知生涯。他目睹五個末代猶大王相繼沒落;因他宣講的信息不受百姓歡迎,他被君王、百姓、假先知、甚至自己父家逼害。猶大國在公元前五八六年淪陷。

《耶利米書》的結構(參《聖經通識手冊》,基道,60頁)

耶利米書所記載的內容並非按時序編排,而是按主題集成,以下是其中一種分段方法,每段均以歷史傳記式插段作結。

耶利米的故事——甘於寂寞,終於所託的故事(參楊牧谷:《淚眼先知耶利米》,校園,19頁) 

耶利米活於公元前七世紀至六世紀的猶大國,適逢近東歷史進入厲害的轉型期,他眼見亞述傾倒,新巴比倫興起,而更重要的是,他早就看到自己國家面臨的危機,本於愛國愛民之心,也受著從上而來的召命的推動,他不斷向國家內政治、宗教、民間領袖苦苦相勸,又用種種方法向百姓傳遞神的信息,藉著預言、詩歌、講道、故事、比喻、默劇,呼籲他們悔改歸神,可惜沒有果效。終其一生,他是眼看著自己的子民一步一步走向他描繪的窘境;他自己也因傳的信息不合民間胃口,被人捉拿、審訊、鞭撻、下監、驅逐,最後還被擄至外地,客死埃及。按聖經之外的作品記載,他是在被擄後一至二年間被人用石頭打死。

以賽亞書 2020

何謂「先知」?

「先知」不是「未卜先知」,而其信息也非預知未來。「先知」原本的意思為「上帝的代言人」,先知的責任是把上帝的信息用各種方式向人宣告,因此先知書在猶太正典稱為「信息」,《以賽亞書》乃「信息」的其中一卷。

「先知」信息的成典過程

先知書的寫成,不是某位作者由第一章開始,一口氣寫到書卷收筆為止。它是在人群中,先知宣講上帝的信息,後來被記錄下來,再經編輯而成。

昔日先知宣講神的信息,身邊沒有速記員,也沒有人在座中用紙筆把信息記錄,加上先知在當時甚至是被君王、百姓輕視和討厭的人,他宣講的內容大多是沒有人喜歡聆聽的,因此也沒有多少人能接受及重視。

直至以色列亡國,百姓被擄,先知的話終於應驗,他們在驚愕中發現上帝向自己的選民施行審判,讓以色列、猶大亡於外邦之中。我們閱讀《耶利米哀歌》、《詩篇》知道,他們不單在情緒上哀慟,更在信仰上懷疑:「上帝為甚麼容許這些事發生?立約的神往哪兒去了?上帝為何掩面不顧?……」 當以色列人輾轉思考,就有人記起了多年前先知的說話。先知豈不曾預言(實際上是警告)今天的情況嗎?他們在絕望之際,陸續想起先知的信息,如是者,先知的說話在亡國被擄後始獲重視。編修信息的人在聖靈的引導下,把收集來的信息加以整理成書。

《以賽亞書》的結構

《以賽亞書》在先知書排行最首,它不獨篇幅最長,其涵括的歷史年代,包括整個以色列的先知運動,及三個古代近東帝國──亞述、巴比倫、瑪代波斯。

粗略而言,《以賽亞書》可按三個帝國作分段:1-39章為亞述時期,40-55章為巴比倫時期,55-66章是瑪代波斯時期。明顯地,沒有一位聖經作者可以連續活上三個朝代,所以我們不必堅持《以賽亞書》只有一位作者。

再仔細閱讀,首三十九章的背景也異常複雜,不少寫作背景也似非在猶大國尚存的時候,因此1-39章也可再仔細分段,全書可分段如下:

一.  1章──全書引言

二.  2-12章──以敍戰爭

三.  13-17章──針對外邦

四.  28-39章──耶京脫險

五.  40-55章──被擄回歸

六.  56-66章──重建復興

《以賽亞書》信息

第一章是全書的引言,也是全書信息的撮要,因此了解第一章能助我們掌權全書內容。「以色列的聖者」是《以賽亞書》的特色,其原文在《舊約》共現31次,其中《以賽亞書》便佔了25次,內容均指向上帝對百姓的責備──審判,及對百姓的救贖。《以賽亞書》要向百姓宣告:上帝是「以色列的聖者」──祂的作為包括對以色列的審判和救贖。原來審判是上帝對百姓愛的管教,為的是要祂的百姓蒙拯救,得新生。

(資料來源:李思敬《恩怨情仇論舊約》,更新資源,2015,頁203-226)

啟示錄 2020

「耶穌基督的啟示,就是神賜給他,叫他將必要快成的事指示他的眾僕人。他就差遣使者曉諭他的僕人約翰。」啟示錄一1

何謂啟示?

         「啟示」一詞源自希臘文的apokalupsis,意思有揭開覆蓋的物件、顯現等。

作者、地點及寫作日期

         在本書的第一章已明確指出,領受這啟示並而寫信亞細亞的七個教會的人名為約翰。故事發生在拔摩海島,愛琴海上的一個小島,位於土耳其西南的海面,長約十二公里,最闊約有七公里,是當時羅馬帝國放逐囚犯的地點之一。按早期教會的文獻資料,羅馬皇帝多米田死後,這位約翰獲准離開拔摩的海島,住在以弗所。

         然而,今天學者們對本書的作者,有不同的看法,有認為是使徒約翰、有認為是另一位「約翰」以教會長者的身為或以早期基督信仰的先身分來寫這書;亦有學者因為本書與約翰福音的文法、對自己稱呼不同,認為這是另一位約翰。在這次的讀經計劃中,將不會探討這個問題。

對於寫作日期,部份內容可能寫於公元一世紀70、80年代,即羅馬皇帝維斯帕先的年代。那時,基督徒正面對帝國的逼迫。 

寫作背景、對象、目的

         一世紀初,羅馬帝國裏,因政府尊重猶太這古老的一神宗教,猶太人都有特權免除敬拜傳統神明或君王崇拜。基督教成立初期,一般人都會認為基督信仰是猶太教的分支,因此基督徒亦擁有同樣的特權。及後,在一些律例上,使兩個宗教的分野越來越清晰,同時,猶太人亦向政府表明兩個宗教之分別。有見及此,基督教亦被政府視為新興宗教,不再在猶太教的君主崇拜豁免之列。在崇拜羅馬眾神和君王的律例下,基督徒因對基督獨一信仰的忠誠,堅決不下拜,被羅馬人視為對羅馬帝國的不忠,衝突就隨之而開展。從60年代的尼祿皇帝開始,基督徒就面對就君王崇拜條例的迫害。他們因而被憎恨、下監、放逐到孤島、被迫在礦坑裡當奴隸、被拋進競技場中示眾並死於刀劍之下。而在教會內,信徒亦面對假教師的問題。

         本書的寫作文體有着天啟文學的特徵。天啟文學包含了啟示、象徵、宿命論、期待即將來臨的末世等。天啟文學的出現,往往是讀者的群體對現世感到無助和不滿,特別是因為地上的政權和宗教體制不能給他們出路。他們寄望上主的權能顯在將來的世界。這並非出自憤世嫉俗的情緒,而是反映當時的信仰群體正處於受逼迫的處境。

         啟示錄就在這個張力下成書。約翰面對被放逐到拔摩島,透過使者吩咐他寫信予七所教會,讓他看到並記下使者給他的異象。約翰寫本書的目的,就是一2、9 廿二8所說「為了上帝之道和耶穌基督作的見證﹑凡他自己在異象中所見過的﹑都作見證。 啟一2」。作者透過書信和異象的記述,告誡教會,並勉勵信徒為主耶穌的再來作預備;鼓勵信徒要對主再來常存盼望,他們所忍受的逼迫將要結束,並會因受逼迫得到賞賜;讓他們儘管面對壓力,迫他們放棄信仰,但仍要站立得穏。

當時的讀者,經歷公元70年聖殿再次被毁,看到本書中對末世的形容,心感已身在末世,但主耶穌仍未來臨的日子,甚或羅馬帝國四百多年後才覆亡,究竟當時(一世紀末)的信徒如何面對呢?這卷書的內容如何成為他們的盼望?對我們今天的信徒,面對這個風雨飄搖的世代,這卷書有何意義?

「念這書上預言的和那些聽見又遵守其中所記載的,都是有福的,因為日期近了。」 啟示錄 一3

內容大綱

參考書目

約翰一、二、三書及猶大書 2020

作者與寫作時間

猶大書作者自稱猶大,教會傳統認為他就是耶穌的弟弟猶大。本書的寫作日期未能確定,一般推斷是公元65至80年之間。

寫作對象、目的、背景

本書沒有註明特定的收信人或地點,只說寫給「那些蒙召、在父神裏蒙愛、又蒙耶穌基督保守的人」(1節)。信中嚴斥異端,勉勵信徒要警醒,要持守真道,因為神必審判。

教會來了一些假裝敬虔的人,散播異端思想,這些異端思想可能是雛形的諾斯底主義,鼓吹放縱的生活。 

生命信息

猶大書裏的假教師,已經離開真道。作者形容他們是污點、無雨的雲彩、不結果子的樹、海中的狂濤、流蕩的星(12-13節)。

信仰路上不是沒有危機的,我們或會遇上不信的人、不守本位的人、不敬虔的人、好嘲笑的人,他們都可能成為天路客的障礙。本書信教我們怎樣應付這些人,就是要:1.勤讀聖經,在信仰上建立自己;2. 在聖靈裏禱告;3. 常思念神的愛,期待主耶穌基督的憐憫(20-21節)。幫助信心動搖的弟兄,要竭力把他們挽回來,要像從火場中搶救生命那樣,火速全力把這樣的弟兄帶回認識基督的正路上(22-23節)。裝備自己、明辨真道,是基督徒不可或缺的操練。

大綱

(資料參考:猶大書簡介,《新漢語釋本》,漢語聖經協會)

彼得前、後書 2020

彼得前書簡介

受苦的人生與盼望

《彼得前書》尤其著重受苦的主題,「受苦」一詞全書出現12次之多,是新約書卷中出現「受苦」字眼最多的書卷。作者強調基督徒受苦是跟從主的必然代價,同時受苦也是被神磨煉的機會。既然有了基督的榜樣,信徒面對邪惡勢力的時候,就要活出公義和聖潔的見證,若是為神的國受苦,最終必定得到神公義的審判。

為主受苦的確不容易,正因如此,彼得才寫這信勉勵信徒,提醒我們,信徒在苦難中有神的能力和保守,信徒是和基督一同受苦,要過聖潔的生活,彼此相愛。神通過信徒之間互諒互愛與互相扶持,加添我們承受苦難的能力。

寫作背景

按照教會傳統,彼得在公元60年代後期羅馬皇帝尼祿迫害基督徒時候殉道,所以這封信的寫作日期可能是公元60年代初期。當時各地敬拜希羅神明及羅馬帝皇的風氣熾烈,信內提到的苦難,可能是指信徒在小亞細亞異教社會中所遭受的排擠、毁謗、迫害。 

本書大綱

一、問安(1:1-2)

二、既已重生,就有活的盼望(1:3-12)

三、既是兒女,就不從舊時惡(1:13-25)

四、既是屬靈的殿宇,就要獻上屬靈的祭物(2:1-10)

五、既是寄居者,就當敬神愛人(2:11-3:12)

六、既得拯救,受苦也是福(3:13-4:19)

七、既然蒙召,就有榮耀的盼望(5:1-11)

八、結語(5:12-16)

(資料參考:彼得前書簡介,《新漢語釋本》,漢語聖經協會)

彼得後書簡介

老牧人給信徒的遺訓

從昔日蒙主耶穌呼召的時候開始,彼得總昰心志激昂、語調急速地維護真理。今天,生命走到了盡頭,戰意不減,卻增添了一份柔情。他領受了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,以及寶貴、極大的應許,就以此為根基,細緻有序地說出生命成長的標記:信心、美德、知識、節制、忍耐、敬虔、弟兄相親相愛、愛心。

同時,彼得又提醒信徒要常記主恩,慎思明辨,不受假教師誘惑而離開真道,行為要和假教師相反,就是在我們的主救主耶穌的恩典和知識上長進(3:18)。這「長進」和彼得前書2:2說渴慕純淨靈奶而得的「成長」是同一詞,他勉勵我們愛慕讀經,以至在領受主恩與認識神方面都有長進,能活出討神喜歡的生命活,結果就是到了新天新地來臨的時候,信徒必能照神的應許,住在其中。

寫作背景

彼得寫這封書信,是要提醒教會在神的恩典中過討神喜悅的生活。他責備假教師誤導信徒,這些人不單在神學知識上有謬誤,在道德生活上也有錯失。彼得又勉勵信徒要在真道上堅定不移,在神的恩典和知識上長進。

本書大綱

九、問安(1:1-2)

十、成聖的教導(1:3-21)

十一、提防假教師(2:1-22)

十二、主再來的盼望(3:1-13)

十三、結語(3:14-18)

(資料參考:彼得後書簡介,《新漢語釋本》,漢語聖經協會)

雅各書 2020

寫作背景及對象

  根據教會傳統,雅各書的作者是耶穌的兄弟雅各(太13:55;可6:3)。主在復活後向他顯現,他便歸信主(林前15:7),後來成為耶路撒冷教會中的柱石(加1:19,2:9),身居領導地位(徒15:13-21)。相傳雅各生活敬虔,甚得一般猶太人和基督徒敬重。主後62年,在大祭司策劃下,雅各終因信仰緣故被公會處死。

學者對本書的寫作日期說法不一,但因為書中的教會儀式和紀律仍屬雛形,全書也未提及耶路撒冷大會(主後48或49年)的議決或有關事項,故不少學者認為本書的寫作日期頗早,約主後45至50年間。

  本書的對象是「散居各地的十二支派」(1:1,直譯)。這可能指:一、各地的猶太籍基督徒(十二支派代表以色列);二、各地所有信徒,包括外邦人在內(以基督徒為「新以色列」,參羅2:28-29;加6:16)。由於本書內容提及「會堂」(2:2)、「祖宗亞伯拉罕」(2:21),且多處引用舊約例證(2:25,5:11、17)等,本書也許主要以猶太籍基督徒為對象。

主題特色

  本書作者以牧者的心腸寫信給身受試煉的信徒,勉勵他們忍耐下去(1:3-4、12,5:7-11)。另一方面,作者雅各宛如舊約時代的先知,強調信心的實踐(1:22,2:14-26),指斥重富輕貧(2:1-12)、欺壓窮人(5:1-6)的做法,力陳舌頭的姦險(3:1-12)、假智慧與世俗化(3:13-4:16)的錯謬等。

  書中很少提及系統性的基督教教義,卻注重基督徒實際的生活問題。本書例證很多取材於舊約,參2:21-23、25,5:11、17。此外,本書喜用淺顯而現實的比喻道出深邃的真理,又多採用諺語、精簡句子等,深具猶太智慧文學的特色,並與主耶穌的登山寶訓有類似的風格和內容(參1:19-21、26-27,3:1-12,4:11-12,5:1-3、12)。

作者雖然語帶權威,卻屢屢稱呼讀者為「弟兄們」,流露親切之情。其文筆的優美流暢,為新約中的表表者。

本書大綱

(參考資料:《聖經──串珠‧註釋本》,證主) 

希伯來書 2020

誰是作者?誰是讀者?

《希伯來書》雖然缺少了一般書信的元素(寫信人、收信人),但有信的結束(13:22)。此信內容這麼長,反映當時必定有些重大的事情。近代學者對此書信的作者研究,共認為有十三個可能性,仍未能下定論,然而不影響我們明白此書信的信息。

至於讀者的特點及屬靈情況,我們可從書信的內容歸納以下特徵:

1.   不是個人,而是群體

2.   猶太人基督徒(本來相信舊約人傳統,後來皈信基督),大量引用舊約(7:4)

3.   不是直接跟過耶穌的人,而是從別人傳福音而信的(2:3)

4.   不是初信主的(5:11-12)

5.   是一群非常認真跟從主的人,有根基的(6:10, 10:32-34)

寫作背景

本書信鼓勵讀者堅忍,警告人離開基督的後果,警告的段落穿插全書(2:1-4, 3:7-19, 6:4-8, 10:26-31, 12:25-29),這些段落有類似的形式,很多時是鼓勵之後緊接是警告,前後則是論證,使全書的結構和主題非常突出。作者這樣做,可能是要鼓勵並勸戒當時的教會,好讓信徒能夠勝過迫害和試煉。羅馬帝國統治下,基督徒遭受嚴的迫害,猶太教信徒比基督教信徒在政治上更為安全,這使得很多歸信基督的猶太人動搖,傾向重返猶太教。這卷書可能就是針對這種環境而寫成的。 

內容主題——超越的基督

本書幾乎每一章都提到耶穌基督的獨特身份,每個身份都讓我們更了解這位救主。單在第一章,作者就用了六個方式介紹耶穌基督:

1.   他是神的兒子(1:2)

2.   是萬有的承繼者 (1:2)

3.   神榮耀的光輝(1:3)

4.   是神本質的真像(1:3)

5.   超越天使(1:4-14)

6.   聖經也稱呼他是神(1:8)

從第二至十三章,作者再進一步宣告耶穌基督的屬性。從作者描述耶穌基督的不同圖象來看,希伯來書要表的,是一位超越的主,主耶穌不但在本質上超越天使(1:4-2:18)、摩西(3:1-4:13)、亞倫(4:14-6:20)、舊約的祭司(7:1-28),主耶穌的工作也超越以往的祭司的工作,他獻上的祭也超越舊約的祭(9:1-10:18)。 

本書大綱

一、基督超越天使(1:1-2:18)

二、基督超越摩西(3:1-4:13)

三、基督是天上的大祭司(4:14-6:20)

四、基督與地上的祭司比較(7:1-7:28)

五、基督更美的新約(8:1-10:18)

六、信心誠心堅守指望(10:19-13:19)

七、勸勉、問候(13:20-25)

(資料參考:希伯來書簡介,《新漢語釋本》,漢語聖經協會) 

路加福音 2020

TO BE PROVID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