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週 (25/3/2012- 31/3/2012):約翰福音1-4章
一.趣味經文觀察(1-4章)
1. 「神的羔羊」是指誰人?(1:35)
2. 當安得烈看到耶穌所住的地方後,他第一件事是做甚麽?(1:37-42)
3. 在約翰福音的記載中,耶穌行的第一個神蹟是甚麽?
4. 誰在夜裏找耶穌談道?(約3)
5. 井旁的撤馬利亞婦人向城裏的人作見證,城裏的人除了因她的話信了耶穌,還有因誰的話信了耶穌?(4:41)
二.個人或小組分享經文範圍:約翰福音1:35-51
以下題目參考《新漢語譯本》http://www.bible360.net/corner/bible_frame.php
1. 請以《新漢語譯本》找出「看」或「看見」、「看着」。門徒想看耶穌甚麼?
2. 接上題。耶穌看到誰?他看到西門與拿但業的哪些方面?
3. 接上題。耶穌看着西門,說出他的名字、出生(誰的兒子)、性格與將來(磯法:亞蘭語;彼得:希臘語;解:磐石)。耶穌「看着」我們,意思指他「認識」我們,清楚我們每一個。這對你有何意義?
4. 讀43-49節。拿但業因何事由藐視耶穌,轉變為稱衪為「神的兒子、以色列的王」?
5. 「無花果樹底下」是猶太人休憩默想的地方。拿但業對耶穌「看到」(知道)他獨處思考而感到驚訝,因此對耶穌表達完全的信服。原來就連我們以為無人知曉的時空,或是心中的意念,耶穌都知道。這對你有何啓發?你曾否體會拿但業的認信?
6. 請在本段經文找出「找着」一詞。你認為是我們找着神,還是神找首我們更重要?同樣,我們看見神重要,還是神看見我們重要?
經文觀察答案:1. 耶穌;2. 找自己的兄弟彼得,告訴他找到彌賽亞;3. 从水變酒;4. 尼哥德慕;5. 耶穌
第九週 (1/4/2012- 7/4/2012):約翰福音5-8章
一.趣味經文觀察(5-8章)
1. 「畢士大池」故事的主角,經文指他病了多少年?(5:1-6)
2. 「五餅二魚」的神蹟中,耶穌對哪個門徒問「我們到哪裏去買餅給這些人吃呢?(6:1-6)
3. 在「五餅二魚」的神蹟之後,耶穌為何不願在猶太地區活動?(7:1)
4. 當耶穌向猶太人說「還沒有亞伯拉罕的時候,我就存在了」這話後,猶太人有何反應?(8:58-59)
二.個人或小組分享經文範圍:約翰福音6:22-40
以下題目參考《新漢語譯本》http://www.bible360.net/corner/bible_frame.php
1. 請讀此段經文一次。
2. 讀22-27節。經歷了五餅二魚的神蹟後,群眾四出尋找耶穌和他的門徒,為的是甚麼?耶穌教訓他們應為那些東西操勞?
3. 讀28-3節。群眾問「我們該做甚麼,才算是作神的工作呢」?這問題是指向上文,意思是他們怎樣才得到「永生的食物」。耶穌怎樣回笞?(參6:29)
4. 群眾窮追不捨,強迫耶穌行神蹟才會信祂(30-31),並要求耶穌像摩西那樣,從天上賜下嗎哪。耶穌怎樣糾正他們的錯誤追求?
5. 讀35-36節。「耶穌是生命的糧」對你有何意義?在都市生活的我們,常以甚麼東西或事情滿足我們的飢渴?(例:工作成就、美食、興趣、打機…)甚麽東西才使我們的生命更扎實、生命得以成長?
6. 讀37-40節。耶穌應許我們,「到我這裏來的,我必不把他趕出去」、「凡是他(父)賜給我的,我耶不會丟失」(37,39節),耶穌是如比愛惜我們,為何人卻自己使自己「趕出」,或自己使自己「丟失」?
7. 你是何時開始跟隨耶穌的?耶穌要我們追求生命的糧--衪自己,唯有祂才能滿足我們生命的飢渴。你有沒有為了追求肉身上的滿足,而忽略了靈性上的餵養?信徒若在靈性上營養不足,會有哪些表現?生命會有哪些危險?
8. 請閱讀本期牧者的話。
經文觀察答案:1. 38年;2. 腓力;3. 因為猶太人想要殺害他;4. 撿起石頭要打耶穌
第十週 (8/4/2012- 14/4/2012):約翰福音9-12章
一.趣味經文觀察(9-12章)
1. 按第9章記載,耶穌用什麼方法醫好那生來就瞎眼的人?
A.耶穌說:「開眼吧!」
B.耶穌用唾沫和泥塗在瞎子的眼睛上,叫瞎子往西羅亞池洗眼。
C.耶穌按手在瞎子的眼睛上
D.耶穌斥責瞎子身上的污靈,瞎子的眼便開了
2. 約翰福音用了七個「我是」來形容耶穌──6:35「我是生命的糧」、8:12「我是世界的光」;第十、十一章記載了三個「我是」,以下哪個不是答案?
A.我是活水 B.我是羊的門 C.我是復活和生命 D.我是好牧人
3. 全本聖經最短的一節經文,是約翰福音十一章哪一節?
4. 馬大、拉撒路的姊妹馬利亞用了極貴重的純哪達香膏抹在耶穌的腳,猶大說,那香膏值300得拿利,即一般工人多少天工資?
A.10天 B.30天 C.100天 D.300天
二.個人或小組分享經文範圍:約翰福音9:1-41
以下題目參考《新漢語譯本》http://www.bible360.net/corner/bible_frame.php
試把約9:1-41分段,並簡述每段的內容。
試比較鄰人、瞎子的父母及法利賽人對瞎子得痊癒的反應。
接上題。為何以上三組人物都沒有因瞎子得痊癒而快樂?他們「看見」的是什麼?(背景9:22「趕出會堂」、9:34「趕了出去」:指趕出會堂。當時「會堂」是猶太人的宗教、生活、社交的中心,趕出會堂意思是被隔絕,被剝奪參與會堂的權利。)
細讀13-34節。面對法利賽人的盤問,(加上父母也「不便」為他說話),那痊癒的瞎子認為醫好他的人是怎樣的人?你認為瞎子為何敢頂撞法利賽人?
讀35-41節。耶穌說法利賽人「瞎眼」,是指他們只看見那瞎子本身的罪(當時的人認為天生瞎眼是他父母或那人自己有罪)、看見耶穌違反法律(在安息日治病)、於是從他們所看見的定人的罪(24、34節),而看不見人的價值與神的恩典,耶穌指出他們「瞎眼」,他們當然不能接受。
問:法利賽人本是敬虔愛神的人,但卻自以為是專家,看見別人的犯錯便加以審判。你在家中、教會或工作中,有沒有因為自己已累積一定經驗而愈容易指出別人的疏失?有沒有傾向挑剔別人的錯失,而失卻自省能力?
本週應用請誠心祈禱,求神饒恕我們「瞎眼」的罪;並在本周「看見」最少一件在教會、家庭、工作中,神所賜下的「恩典」,減少挑剔人的錯失,並將榮耀歸給神。
經文觀察答案:1.B;2.A;3.約11:35;4.D,即一般工人一年多的薪金,因為安息日及其他聖日是沒有收入的
第十一週 (15/4/2012- 21/4/2012):約翰福音13-16章
一.趣味經文觀察(13-16章)
耶穌在離世前的逾越節晚餐中,以什麼行動表明他對屬他的人「愛到底」的愛?(13章)
約翰福音用了七個「我是」來形容耶穌,第六、七個分別記載於第十四及十五章,試找出來。
耶穌說,門徒有怎樣的表現,別人就能認出他們是主的門徒?(13:34)
A. 說方言 B. 醫病 C.憐憫人 D.彼此相愛
4.「保惠師」是誰?(14:15-20)
5. 耶穌說凡屬祂不結果子的枝子,這枝子將有怎麼樣的結果?(15:1-5)
二.個人或小組分享經文範圍:約翰福音15:1-26
以下題目參考《新漢語譯本》http://www.bible360.net/corner/bible_frame.php
讀15:1-8節。試用四格漫畫說明葡萄樹與枝子的關係。
耶穌說:「我是真葡萄樹,我父是栽培的人」(1節),於舊約,以色列常被喻為令神失望的葡萄樹(賽5:1-8,耶2:21,結19:10-14),如今耶穌來到,乃是唯一真正合神心意的上 等葡萄。「結果子」指信徒生命的品格(太3:8,7:20,羅6:22,加5:22)。信徒的生命連於耶穌,自然會有可見的好行為及品格。信主之後,你結出哪些好行為及品格?
讀第2節。你經歷過上帝的修剪嗎?上帝把你哪些阻礙結果子的地方剪去?祂這樣做有何目的?
讀9-17節。我們怎樣才能住在耶穌的愛裡?我們怎樣才是耶穌的朋友?你是住在耶穌的愛裡,是耶穌的朋友嗎?
讀18-17節。「如果你們屬世界,世界會愛屬自己的」(19節上),按上下文了解,屬世界的人就是「恨上帝」、「不遵守祂的話」、不去「彼此相愛」。這對你有何提醒?
你的生命是連於「真葡萄樹」嗎?怎樣才能操練我們連於「真葡萄樹」?請於本周開始實踐這些操練,並在未來一個月的小組中互相提醒及守望。
經文觀察答案:1.為門徒洗腳;2.我是道路、真理、生命(14:6),我是真葡萄樹(15:1);3.D;4.聖靈 ; 5.被主剪去
第十二週 (22/4/2012- 28/4/2012):約翰福音17-21章
一.趣味經文觀察(17-21章)
當猶大帶著一隊士兵,與祭司長和法利賽人的差役前來捉拿耶穌時,他們聽了耶穌說了甚麼便跌倒在地上?(18:1-6)
是誰把大祭司的僕人的右耳削掉了?(18:10)
「真理是甚麼?」這句話是誰說的?(18:36-38)
在耶穌的十字架上釘了一個牌子,寫上「拿撒勒人耶穌,猶太人的王」,是用哪三種文字寫出?(19:20-21)
是誰把耶穌的遺體安葬的?(19:38-42)
復活的主耶穌首先向誰顯現?(20:11-19)
二.個人或小組分享經文範圍:約翰福音21:1-19
以下題目參考《新漢語譯本》http://www.bible360.net/corner/bible_frame.php
讀21:1-14。你認為彼得是懷着怎樣的心情重操故業?其他門徒為何也一起去?
七位門徒努力了整個晚上到天亮也沒有收獲,他們的心情會是怎樣的?
當他們聽從了岸上的人的指示後,他們竟然得着大量魚獲,這時候,耶穌所愛的那門徒(約翰)便認出這人是主。你認為約翰想起了哪些經歷與這個經歷相似,於是便認出主來?(參路5:1-11)
接第2,3題。作為專業的漁夫,一無所獲的經歷實在令人失望及沮喪,可是在這次「失敗」中,他們又再次經歷及回想耶穌昔日的呼召,並在其中悟出更深的屬靈真理。你有這些體會嗎?試分享。
讀15-19節。你認為耶穌為何三次問彼得「你愛我嗎」?若你是彼得,你會想到甚麼?你會怎樣回答?
與復活的主相遇,應是興奮不已的事,彼得為何在第三次回答耶穌的問題時,會憂愁起來?他可能想起了自己的哪些經歷?(參18:15-27)
在最後晚餐時,彼得曾向耶穌說:「即使所有人都因你絆倒,我也絕不會因你絆倒」,更揚言願意與耶穌一起死(太26:31-35)。當他三次不認主,並親眼看見耶穌的死亡,內心必定十分愧疚。彼得三次回答復活的主「你知道我愛你」,相信他深深體會他實在很想愛主,但卻是失敗,現在他深切明白,他知道耶穌知道他的狀況、認識他才是最重要──因為彼得深知耶穌知道他的所有,仍然無條件的接納他及愛他,使彼得能放下愧疚,這時候再回應耶穌的呼召「跟從我吧」便是進入更深的層次。在跟從主的路上,你體會耶穌知道你、認識你嗎?祂再次呼召你「跟從我吧」,你怎樣回應?
經文觀察答案:1.我是;2.彼得;3.彼拉多;4.希伯來文、拉丁文、希臘文; 5.亞利馬太的約瑟、尼哥德慕;6.抺大拉的馬利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