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週經文提示 (歌羅西書)

本週讀經範圍:歌羅西書1-4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5-11/6/2016(第一年第十九週)

※《歌羅西書》的背景、簡介、主題及分段,可參附頁,或到教會網頁或Nas下載。

基督在萬有之上在保羅的時代,諾斯底主義滲入教會,信徒因此對跟從基督產生偏差和誤解。保羅在此信中藉此解釋,同時說明基督的地位。今天我們也在各式各樣的「主義」下生活,基督在你生命中的地位是如何?我們明白基督在萬有之上,對今天的我們有莫大的安慰。

查經範圍及討論題目西1:15-23

1.      讀1:15-20。這段是保羅書信中著名的「基督論」,是保羅針對當時的異端,仔細地把基督的身分及工作寫出來。試以圖示或表列,以重點方式列出基督的身分及工作。【觀察】

2.      讀1:15-17。「首生……以先」:原文指愛子是獨特的,首要的,與一切被造的迥然有別(參詩89:27)。基督超越一切受造之物,他造了一切,萬有靠他而立。今天的世界認為,世上所有的事靠甚麼而立?你靠甚麼而立?【分享】

3.      讀1:18。「從死……生的」:原文可直譯作「從死人中的首生的」。「元始」意思是基督是新人類的主與始祖。若教會不以基督為首,教會將會變成怎樣?【分享】

4.      讀1:19。「豐盛」:這字可能是針對異端而言。諾斯底主義認為神與人之間有一連串的神靈或天使作為橋樑,它們都擁有神部分的性情,而這分發出去的神性之總和就稱為「豐盛」。保羅在此力言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蘊藏在基督裏(見2:9)。今天或許不是諾斯底主義影響我們,然而也有很多「主義」令我們認為他們是豐盛之源。你生命的豐盛源自甚麼?一切的豐盛都在基督裏面,你如何體會?【分享】

5.      讀1:20-23。基督的工作是甚麼?我們得以與神和好後,我們要做甚麼,使我們不至離開福音?你在這要求上些上做得好嗎?【觀察‧分享】

參考答案

1.自由觀察繪畫。2-­4.自由分享。5.基督的工作:在十字架上流血捨身,為使我們能與神和好。我們要做的是:在所信的道上恆心,根基穩固,堅定不移。自由分享。

歌羅西書簡介──分辨異端

歌羅西位於亞細亞省的呂加斯山穀,在以弗所東方約160公裏(100英裏)處。昔日為弗呂家的重鎮,但至新約時已經沒落,鄰近的老底嘉與希拉波立(4:13)的重要性都凌駕乎其上。

保羅與歌羅西的關係:保羅第三次旅行佈道曾在以弗所停留了三年,使所有住在亞細亞的人都聽見主道(徒19:10,20:31)。但歌羅西教會的始創人不是保羅(2:1),而可能是以巴弗(1:7,4:12-13)。這是一個外邦人佔多數的教會(1:27,2:13,3:7)。保羅雖未訪問過他們,但與他們的關係非常密切(1:3、9,2:1)

本書是保羅在羅馬監獄中寫的(4:3、18)。由於以巴弗帶來了教會的近況。保羅得知教會正受某種異端的威脅,所以一方面寫信稱讚教會信望愛的表現,鼓勵他們在善事上多結果子,另一方面更警戒他們謹防錯誤的教訓,免得失去福音的盼望。

內容及特色本書一個主要目的是對付當時滲入教會的詭譎異端。這異端可能是第一世紀雛型的諾斯底主義(知識主義)與猶太教的律法主義混合的學說。

知識主義以物質為邪惡,認為人要藉著神祕的知識尋求拯救,脫離物質世界,返回靈界的圓滿境域。保羅使用了他們的術語如「智慧」、「奧祕」、「豐富」,卻是藉以闡明正統的基督教信仰,並暴露異端的錯謬。另外,其中混雜的猶太教因素,如對割禮、飲食、節期等規條的執著,也被保羅一一駁斥。由於此異端混淆了基督教的教義,貶低基督的位格(參2:8),保羅在剖析異端的過程中,帶我們回到教會原始的傳統裏,重新認明我們信仰的根基,1:15-20著名的基督論就是針對異端的背景而抒發的。

I. 問安(1:1-2)

II. 為教會感謝神(1:3-8)

III. 為教會禱告(1:9-11)

IV. 神藉著基督與我們和好(1:12-23)

V. 保羅忠於傳道的職分(1:24-2:5)

VI. 當活出與基督聯合的生命(2:6-4:6)

 

1. 信心堅固,防避異端(2:6-23)

2. 棄絕惡行,追求良善(3:1-17)

3. 當盡個人的義務(3:18-4:6)

VII. 結語(4:7-18)

資料來源:《聖經‧串珠‧註釋本》,證主

 

 

本書大綱:

I. 問安(1:1-2)

II. 為教會感謝神(1:3-8)

III. 為教會禱告(1:9-11)

IV. 神藉著基督與我們和好(1:12-23)

V. 保羅忠於傳道的職分(1:24-2:5)

VI. 當活出與基督聯合的生命(2:6-4:6)

 

1. 信心堅固,防避異端(2:6-23)

2. 棄絕惡行,追求良善(3:1-17)

3. 當盡個人的義務(3:18-4:6)

VII. 結語(4:7-18)

資料來源:《聖經‧串珠‧註釋本》,證主